专利布局是指企业根据经营目标、技术竞争方向,综合产业、市场和法律等因素,在专利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专利申请、许可、转让、联盟、专利池、并购等措施,对专利进行的有机结合,构建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最终形成对企业有利格局的专利组合。
专利布局策略主要包括包绕(围)式专利布局、破坏者专利布局策略、先导型专利布局策略、以实用新型为主的专利布局策略、组合式专利布局策略节路障式专利布局
包绕(围)式专利布局是以多个小专利包绕或围住竞争对手的重要专利,这些小专利本身价值或许不高,但其组合却可以阻碍竞争对手重要专利的有效商业应用。例如,以各种不同的应用来包绕基础专利,很可能就使得基础专利的价值荡然无存,当竞争对手有基础专利时,就可以透过包绕式专利作为交互授权谈判的筹码。另外,如果企业本身有重要的基础专利时,应该自行通过研发形成自己的包绕式专利布局,避免让竞争对手采取该模式。
破坏者专利布局策略是申请若干专利,破坏强势竞争对手的“隔离”或“设计自由”布局策略,通过这些专利以换取竞争对手的交叉许可。
先导型专利布局策略,需要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竞争对手、专利布局状况及市场状况,结合企业自身经验来判断竞争对手可能的研发方向。一旦确定需加快研究进程,技术团队和知识产权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抢到早于竞争对手的申请日。
以实用新型为主的专利布局策略是指,实用新型专利的价值,不及发明专利,但是维护成本低,审查程序简单,创造性标准相对低,授权较快,比较适宜对小发明的保护。选择实用新型作为专利保护布局策略,辅助少量发明专利。
组合式专利布局策略是指以各种结构和方式形成如网络状的组合式专利布局,可以强化技术保护的强度或成为谈判有利的筹码。所采取的子结构中,包绕式专利布局模式就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之一,以一个基础性专利包绕几个次要的应用型专利,甚至可以多个包绕式专利布局形成紧密的专利网络,阻绝竞争者的研发方向。
路障式专利布局或称为策略型专利布局,比较适宜开拓型和颠覆型新创企业在项目期采用。这种专利策略由成长期的路障式转变为发展期的丛林式,先是被动的阻挡对手,逐渐转变为主动的扩张甚至攻击对手,对于拥有技术优势但初期资金较薄弱的新项目较为合适。